大學不敢談的資訊安全問題 (瀏覽器戰爭裡的宗教狂熱)
By HUNG Chao-Kuei on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21:00 - Permalink
一般人或許以為大學的人力與軟硬體資源豐富, 面對資訊安全問題的反應力較強。 不過在臺灣, 似乎有一種資安問題可以打敗絕大多數的科技大學, 可以讓絕大多數的電算中心悶不吭聲, 避而不談, 不論如何危險刺痛, 也只能靜靜地看著所有的教職員生暴露在風險當中。 那就是 IE 的安全漏洞。 不過我認為: 問題的癥結不在微軟, 而在各大學的電算中心, 和資訊科系 -- 包含敝校。
先前 Google 中國被駭事件當中, 入侵者的切入點, 正是微軟 IE 瀏覽器的重大安全漏洞。 受影響的並不只有 IE6 -- IE7 與 IE8 一樣有相同的安全漏洞。 很快地, 微軟在 1/14 就已經公告此一漏洞 (但並未修補), 並且呼籲大家應停止 ActiveX 功能, 或至少將它設定成高度安全模式 (基本上就是很難用的模式)。 詳見 "Dump Internet Explorer Now" 一文。 第一時間, 敝校電算中心沒有反應 -- 並沒有把微軟的公告轉知給教職員生。
但是在 1/15, 攻擊用的程式碼已經被公佈在網路上。 微軟不能再等到下一個月的定期更新才處理這個問題, 於是趕緊在 1/21 推出安全更新 (格主替微軟拜託您, 如果您正在用 IE, 如果您暫時還不打算改用 firefox, 請務必去更新一下 IE。 您如果不立即去更新, 將來還有立場罵微軟的 IE 不安全嗎?) 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1/20 號左右, 出現了利用此漏洞的大規模攻擊事件 -- 誘騙 IE 使用者前往某些惡意網站, 並利用這個漏洞入侵 IE 使用者的電腦。 敝校電算中心仍舊沒有反應 -- 並沒有提醒教職員生要盡快安裝更新。
為什麼敝校電算中心沒有反應? 是因為不重要嗎? 顯然不是。 連微軟自己都緊急在非常規時間推出更新了, 事態當然很嚴重。 德國 與 法國 甚至都由政府出面, 先後警告民眾避免使用 IE。 在臺灣... 當然, 大家都懂得不要過度期待政府把關的能力, 以免自己的權益受損。 但是大學為什麼噤聲呢? (而且我相信敝校不是特例; 跟敝校一樣噤聲的大學, 極可能是絕大多數, 甚至還可能是全部。) 是因為只有資訊人權貴在注意外國新聞嗎? 是因為中文媒體不談, 所以資訊教授們忙到不知道這個重大安全漏洞嗎? 顯然也並不是。 臺灣 zdnet 的報導: "IE攻擊範本已在網路上流傳" 也早在 1/18 就已刊出。
是因為 大學長期自殘, 已經無路可逃。 請參考敝校的 「線上簽核系統資料下載區」, 並請注意 (8) 共用手冊 (IE6 設定) 和 (10) IE7 設定方式兩份文件。 IE6 還好, 除了一些基本設定, 只需要放棄一點隱私 (因為要允許彈跳視窗) 放棄一些好用的工具 (因為系統不打算與其他任何工具相容) 就可以了。 至於 IE7 呢? 我有印象當初 IE7 出來時, 學校叫大家不要升級。 因為我們的系統不僅僅綁死在 IE, 而且綁死在時間定格特定版本的 IE! 後來顯然 IE7 終於也可以用了 (IE8 就算了); 但是... 天啊! 步驟如此複雜, 比 自己製作開機隨身碟 要困難多了。 不過困難事小。 請看看文件要求你如何將門戶完全大開! 「下載已簽署的 ActiveX 控制項」 就算了; 甚至要允許 「下載未簽署的 ActiveX 控制項」。 看了這些文件以後, 我有一種被要求脫到只剩內褲的感覺 -- 如果你想在敝校生存, 想要使用線上簽核系統的話。 而這些要求, 正好與微軟的建議相反。 難怪敝校對於 IE 這個重大的安全漏洞, 完全無法做出任何有意義的回應 -- 因為一旦照做, 系統就廢掉不能用了。 不如就讓大家繼續暴露在危險當中吧。 不去看/不去聽/不去談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很簡單, 不是嗎?
(給好奇的讀者: 為什麼我先前都不知道? 我如何在敝校生存? 因為過去遇到 IE-only 的網頁, 我就放棄。 只是少申請一些補助, 沒太大的損失 -- 至少目前領薪水還不需要用到這個系統。 這一兩年執行計畫, 所以可以請可憐的助理代為出生入死 -- 把我的帳號密碼給他, 讓他代替我承受 IE 的折磨。)
回到主題。 OK, IE 很糟糕沒錯。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法國政府叫大家改用別的瀏覽器。 但那不是重點。 微軟很糟糕也沒錯。 但那更不是此次事件的重點 -- 這次是: 微軟已經仁至義盡地公告, 甚至推出安全修正; 但大學沒反應。 有人回嗆 firefox 也不安全。 我不同意; 不過就算 firefox 真的不安全, 這仍舊沒抓到重點。 還有 chrome 呢? opera? safari? w3m? lynx? konqueror? 這麼多替代瀏覽器, 至少總有一個暫時安全吧? 再怎麼迷戀 IE, 至少可以 暫時 先改用另一個瀏覽器吧? 至少可以叫大家安裝安全更新吧? 這次的重大資安漏洞事件, 所突顯的重點是: 資訊應用長期一元化﹑ 狹窄化﹑ 單一版本化的大學, 自斷選擇, 自斷生路, 甚至暴露自己學校 所有資訊科系教授的無能 -- 面對一個原本有簡單解的全面性資安危機事件, 沒有一位教授能夠給學校提供一個可行的建議。
請想像: 某甲只吃牛肉, 而且堅持只吃美國版的牛肉。
當狂牛症出現時, 他不斷地安慰自己: 沒關係, 輪不到我頭上。
某乙勸他: 「暫時改吃豬肉吧。」
他說: 「豬也有口蹄疫呀!」
「那麼改吃雞吧。」
「你有沒有聽過禽流感呢?」
「那麼暫時吃素吧。」
「
你判斷得出來你吃的蔬菜, 都沒有問題嗎?」
其實乙並不是要甲永遠別再吃美國牛肉, 也不是非得要說服他那一種特定的食物比較安全。 乙只是想勸甲 給自己留下彈性, 留下多元選擇的空間 而己。 但是甲對乙的勸告完全聽不進去, 仍舊繼續吃他的美國牛肉。 當然, 這兩個人也就沒辦法再談下去了。 其中一位認為另外一位對於自己選擇的堅持已經失去了理智分析的能力, 已經陷入了無法以理性溝通的宗教狂熱。 於是他停止辯論, 開始沈默, 開始忽視對方所說的話 -- 因為他知道理性溝通不敵宗教狂熱。 (當然他不好意思把這個詞說出口)
不過神奇的是: 當我們把場景換回瀏覽器戰爭時,
在類似的情境底下, 較常被認為宗教狂熱的人,
卻是上述故事當中,
正好相反的那個角色。
乙在他任教的學校裡, 長期地﹑ 經常地抗議學校並未在網頁設計上,
給自己的師生留下彈性, 留下多元選擇的空間。
他呼籲系上的同事甲 (有許多位甲, 其中包含多位歷任電算中心主任)
要正視這個問題。 多位甲們最後放棄與乙辯論這個議題,
繼續吃他們的美國牛肉 我是說,
諸位甲們繼續放任自己學校的網站自殘; 極少人公開贊同乙的意見。
(當然, 所有的甲們都很客氣, 沒有人開口說乙是宗教狂熱。
他們只是停止與乙辯論, 開始沈默, 開始忽略乙所說的話。
畢竟, 看來這是對付宗教狂熱者唯一的辦法。)
乙甚至在部落格上進一步提供選擇學校的建議,
給正在考慮進入科技大學資訊科系的同學們。
「值得你優先考慮選擇的學校, 必須能像德法各國一樣,
由校方公開出面, 有勇氣有能耐公告 IE
安全漏洞並且鼓勵大家暫時或永久改用其他瀏覽器。」
乙說: 「道理很簡單: 面對嚴重的資安漏洞,
一所科技大學的資訊科系教授,
如果沒有意願或沒有能力幫助自己的學校做出最基本最簡單的防護措施,
如果集體保持沈默,
那麼你還期待在那裡能學到什麼對企業真正有用的技術?
你期待在那裡學到什麼價值觀? 什麼責任感?」
其實乙的重點並不是要扯自己學校的後腿, 並不是要吃裡扒外。
乙的學校的現任電算中心主任, 甚至已經表達歡迎提出建議的善意。
(但並未針對此事做出明確的承諾。 當然。
畢竟, 責任也不能算到他一任主任的頭上。)
也許乙的學校的資訊系所,
有一天將有機會成為全臺灣第一所值得來唸的科技大學資訊系所。
但是那一天真的會到來嗎?
乙的學校 (或其他任何科技大學) 的教授們,
有一天終於敢開始看/聽/談 IE 的安全問題嗎?
或者這一切都只是宗教狂熱者一廂情願的幻想?
那就要看乙的同事裡面, 有多少位的想法接近甲, 又有多少位的想法接近乙了。
一個學校的資訊科系如果有越多位的甲教授,
那麼乙就會被視為宗教狂熱者,
大家也就會習慣性地忽略他的警告,
而全校教職員生 (不只是資訊科系的教授們)
也就必須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繼續被迫 吃美國牛肉 用破洞 IE。
相反地, 一個學校的資訊科系如果有越多位的乙教授,
那麼也許校長和電算中心主任就有機會覺醒, 有機會了解什麼是
資訊多元化, 有機會下定決心整修 「歧視其他瀏覽器的網頁」, 有機會
停止用行動傷害自己學校的資訊科系的資安能力聲譽。
ps. 歡迎大家在這裡替自己的大學或其他任何大學 (普通大學或科技大學) 打廣告: 如果您看到任何大學有類似 官方 的公告: 「因應 IE 資安漏洞問題, 請教職員生 (暫時或永久) 改用非 IE 瀏覽器」, 請在這裡留下大學名稱及公告網址。 就算因此而破壞了乙教授對自己任職的大學懷抱的第一名美夢, 也沒有關係 :-) 謝謝!
Comments
http://www.csu.edu.tw/index_csu.htm
我們學校什麼都還沒看到,不知道是放假沒上班,還是根本不想管。
以我們學校的使用情況,幾乎每個windows使用者,都視重灌跟中毒為家常便飯,如果連自己電腦上的病毒都掃不乾淨了,或許很難再將IE漏洞當一回事,引用身邊同學的一句話:"IE哪天沒有漏洞..還不是只能照用.."正是這無奈的最佳寫照。好消息是,雖然學校的電算中心雖然沒有公告,倒是有IE漏洞的信在校內的BBS電算中心看板刊登,也算是有些宣導的效果。
不過換個角度想,排除對某些東西有狂熱支持的人士,一般使用者,他們也必定在不同的瀏覽器與作業系統徘徊。我一直覺得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分為重度跟輕量的使用者,輕量使用者花的時間少,也就比較少去思考平台的適用性與安全性,對他們而言只要能用就夠了,也因此碰到一堆IE only的網頁,他們的反應是既然IE能用,為何不用IE就好,當漸漸變成重度使用者時,就會開始要求不只是能用,還要好用,安全又有效率,甚至是平台的轉移性(選擇性);而覺醒者似乎也以後者居多。或許這方面的推廣,可以朝這兩類使用者並進。
google中國的資安事件,除了讓IE的問題更加明朗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http://www.guardian.co.uk/technolog...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
雖然說很久之前就知道Richard Stallman對cloud computing的看法,不過一直到爆發google中國的事件,才覺得很有感觸。當然面向並不一定指向google,任何網路服務都在範圍內。這個看法對於很多人是很刺耳的聲音(包括當年的我),但其實卻將另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浮現出來,讓我不得不好好思考過度依賴網路服務所會產生的問題,提供給老師參考與指正。
非常感謝! Layton 的留言讓我發現原本的結論有點發散走偏了, 所以重寫結論回歸主題: 本篇重點是突顯 資訊教授的意識形態與宗教狂熱, 而不是一般被迫用 IE 的使用者。 自己所服務的大學, 所有人被迫暴露在風險當中, 而資訊教授們不吭一聲。 這些使用者其實是受害者, 而不是宗教狂熱者。 寧可突顯自己的欠缺專業﹑ 突顯自己完全無法處理資訊安全問題, 也不願意幫師生爭取 「使用 IE 以外瀏覽器」 權利的資訊教授們, 才應該是這篇文章質問的對象。
關於 cloud computing 所造成的隱私及資安問題, 確實也很嚴重。 另一篇相關文章: Four Security Worries of Cloud Computing。 希望有臺灣人多寫一些這方面的文章。 我沒力了, 只能勸告大家: 放到網路上的東西, 就別期待你有任何隱私 -- 有沒有密碼都一樣。
看到貴校線上簽核系統的安裝步驟,讓我有種非常熟悉的感覺,那幾乎跟內政部的自然人憑證系統一樣。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
如此看來,內政部的自然人憑證系統也正讓我們大家暴露在風險之中。
此外,雲端運算所涉及的隱私問題,則可視之為一種「自由遭擊」的現象 (See: Ilija Trojanow's "Attack on Freedom")
據我所知,某些資訊教授是不信任IE以外的瀏覽器的,或者是為了網頁的表格可以對齊之類的原因死守IE
據我所知,政府部門例如衛生局的資訊部門,會對於裝有Firefox的員工,詳加盤問(其實「這也很合理」,不然一堆VBScript或是IE Only的系統都要重新整修)
對於IE的危險性卻隻字不提,每年不支要多花多少納稅錢在防毒防駭的費用上
我們學校貼了~~~
雖然晚了兩個月,內容還是引用(不好意思說抄)別人文章
不過有貼是好事~~~
台灣師範大學~~~
連結:http://140.122.65.193/ITC_News/List...
PS:自從被我唸過一陣子,學校似乎開始注意自由軟體這部份了(汗....
This post's comment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