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 通信論譠上看到幾個關於中科四期環評爭議的連結:

最後是官方說法: 環保署要求給環評委員獨立的審查環境

環評委員的生/化/公衛/工程專業當然不是我能夠質疑的; 但是資訊不敢透明公開, 顯然毫無專業可言。 第一篇當中提到的一個問題: 「田秋堇表示,廠商到國外都會乖乖地申報化學物品,在台灣卻沒有,因為政府沒有要求。」 如果環評委員可以要求廠商把這些資訊攤在陽光下, 那麼討論就有了一個的起點, 「專業」 也才有立足點。 各位委員/教授/博士/專家: 您還記得寫論文要經過 peer review, 同儕評審對吧? 這些排放物的化學成份, 事關在地居民 (及他地居民, 下詳) 的權益; 這些資訊既非國家機密, 更非個人隱私, 當然應該公開。 可以允許多少毒物流到河裡, 還不至於危及人體健康, 那是您與您的同儕的專業; 但 「排放那些毒; 每一種毒的排放量是多少」 這是所有公民有權利知道的事。

但是官方說法裡面, 對於居民提出的理性質疑隻字不提。 環保署以被害者的姿態發言: 「但昨日會議部份團體、居民代表漠視相關規定,恣意鼓譟、拍桌咆哮,無禮打斷委員、專家學者發言, 進行人格攻擊,部分言語已游走恐嚇邊緣,且在未經主席同意下 於會場攝影、錄影或錄音, 已嚴重干擾會議的議事進行。」 OK, 鼓譟/咆哮/打斷, 這些事情的確會干擾會議; 但是我不懂, 於會場攝影、錄影或錄音, 為什麼會干擾會議? 這不是私下溝通的協調會, 而是通過之後, 將用公權力保障相關廠商排放廢水權益的專業審察會議, 當然應該透明開放接受公評。 會議的過程, 到底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我也很想尊重委員專家學者的人格。 真的很願意 -- 如果他們願意做出令人尊重的行為的話。 I would, if I could. 如果您在現場有攝影/錄影/錄音/... 想公開資訊卻又怕遭受恐嚇, 請到 wikileaks 匿名貼出。

找到 這篇文章:

"Sunlight is the best disinfectant,” a well-known quote from U.S. Supreme Court Justice Louis Brandeis, refers to the benefits of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 If questions from constituents, the public, or the media make leaders or other responsible parties obfuscate, the questions are usually valid and the answers are not. People who feel uncomfortable under the bright light of scrutiny and criticism often have something to hide.

簡單翻譯:

美國最高法院法官 Louis Brandeis 曾說過: "陽光是最佳的殺菌劑。" 他指的是開放透明的好處。 如果協會成員﹑ 公眾﹑ 媒體的質疑, 令主事者閃躲迴避掩飾, 那麼這些質疑通常都是合理的, 而那些 (見不得人的) 答案, 通常都是站不住腳的。 害怕見光死的人, 通常就是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要隱暪

什麼時候臺灣才會出現 (監督政府與政治人物透明運作的) 陽光基金會?


這不是雲林人或彰化人的地方小事。 這是所有臺灣人應該共同關心的事。 第一個連結提到: 「呂政璋說這裏種的蔬菜佔全國六成供應量, 濁水溪流域有500萬隻豬、雞,還有鮮乳。 水產品在濁水溪出海口更重要,年產64億,有文蛤、牡犡等。 這些農產品行銷全國,未來因農產品受損的是全國農民。」 他的結論太客氣了。 您我不是農民; 但我們有沒有受損呢? 您判斷得出來您吃的東西, 有那些來自雲林彰化地區嗎? 您有能力只購買 「非雲彰農產」 嗎? 請政府告訴大家, 我們吃的食物, 是在什麼樣的供水環境底下長出來的, 這樣的請求很過份嗎? 請環保署把環評會議的過程攤在陽光下, 接受公評, 這樣的請求很過份嗎? 誰才是被害者? 是那些 [坐在臺北冷氣房裡開會﹑ 相信經濟發展重於鄉下人生活品質及全國人食品健康﹑ 所以可以矇著眼睛 (和良心) 不必察看排放化學物資料] 的教授/博士/學者/專家們嗎?

但以上都還是只單一事件的觀點。 如果資訊不公開, 審察不透明, 是環保署環評審察的一貫態度, 如果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 那麼未來對全國民眾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的影響, 恐怕遠遠超過 「多吃幾顆含有不明化學成分的蔬菜」。 八八水災的未來版, 肯定還有很多個。

環評會議的內容, 應該公開透明, 接受公評。